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文化 交通文化
安全教育 美食文化 生态文化
健康教育 招才引智 金融文化
诗歌散文 文化旅游 科技文化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国防教育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中电光谷《2024企业社会价值报告》再获“五星佳”评级

时间: 2025-04-22 11:56 作者: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 点击:

4月17日,中电光谷正式发布《2024企业社会价值报告》,继2023年后报告再次获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最高等级“五星佳”认证,是一份“典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也是中电光谷连续第八年发布《社会价值报告》,体现出公司在ESG管理的体系化、专业化水平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图片1.png

评级报告指出,中电光谷在过程性、实质性、完整性、平衡性、可比性、可读性及创新性七大维度均达到五星级。构建多层次报告体系,形成中英文多版本传播矩阵;系统性披露93.75%行业核心指标,完整展现履责行动;创新设置“园区向‘新’、产业‘质’胜”责任专题,突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

图片2.png

▲中电光谷《2024企业社会价值报告》获五星佳评级

2024年,面对市场深度调整和行业深刻变革,中电光谷坚定不移按照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愿景,扎实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截至2024年底,集团在全国50余座城市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模式建设100余个风采各异的产业园区,运营园区面积超3500万平方米,服务企业及各类技术创新机构共10000家,以园区建设为抓手,重构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此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电光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产业要素,紧跟发展趋势,通过整合资源和引入资本,一方面积极助力老园区焕发新生,另一方面赋能园区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东北,中电光谷构筑以沈阳为中心,携手哈尔滨、锦州、大连形成的区域协同网络,持续培育“智能 +”“数字 +”新质生产力,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此外,中电光谷宜昌园区打造区域算力产业集群,重庆光谷·智创园打造区域新型科技产业服务平台,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打造国家级信息安全基地,武汉光谷软件园促进软件产业创新发展。

图片3.png

▲各地代表园区

近年来,中电光谷把理论创新和基础研究作为转型变革的首要任务,以理论创新为引领,在实践中探索园区方法论,把握产业服务本质,重构转型发展逻辑。2024年出版了《园区方法论讲演录》《产业园区大模型》《新时代科创空间》等六本书籍,中电光谷-武汉理工大学产业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完成学术专著《中国产业园区现代化转型发展:理论与实务》,为行业进步作出了基础性贡献。

图片4.png

▲2024出版书籍

中电光谷持续构建“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和“区域协同招商系统”,充分发挥“产业云”和“低碳云”双轮驱动作用,以技术创新,服务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2024 年,集团率先探讨AI 大模型在产业园区策划、建设、招商和运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创新场景应用;积极推动数据要素治理工程实践,并中标数据要素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合同额4800万元。通过“OVU低碳云”赋能16个园区实现能源数字化管理,全年减少碳排放72万吨。

在产业变革浪潮中,文化创新力正成为企业转型的核心动能。中电光谷秉持“让艺术为产业赋能”的理念,将艺术创新融入园区建设和运营,显著提升园区和城市的文化格调与内涵,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人文价值的共生共荣。2024年,中电光谷以合美术馆为载体,举办展览12场,公教活动140批/次,超级课堂100余场。

图片5.png

▲合美术馆及合美空间展览、活动现场

只有将社会价值使命铸入企业组织基因之中,方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方能奋力穿越发展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中电光谷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坚定不移地把实现社会价值目标植根于业务流程之中,推动产业生态构建与社会责任担当深度融合;秉承“经济-社会-文化”协同价值逻辑,牢固树立行业转型变革标杆,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中电光谷解决方案。稿件来源:中电光谷官方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