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文化 交通文化
安全教育 美食文化 生态文化
健康教育 招才引智 金融文化
诗歌散文 文化旅游 科技文化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国防教育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黄立平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作主题演讲:企业家文化与当代艺术精神

时间: 2025-07-23 09:19 作者: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 点击:

6月25日,受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邀请,中电光谷总裁黄立平围绕“企业家文化与当代艺术精神”主题作演讲,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戴鑫主持并作总结。黄立平将视角拓展至商业与艺术交融的领域,从穿越商学院悖论、艺术与艺术史难题、什么是当代艺术精神以及艺术与商业的双向赋能四个维度做分享。

图片1.png

▲演讲现场

图片2.png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戴鑫主持演讲

黄立平首先深入剖析了创业者、企业家与企业经营者的区别,强调企业家是能够发现、把握非共识机会、创办或重构企业,并对结果负责,取得公认成就的企业经营者。他提炼了企业家文化的核心框架:做正确的事、以正确的方式做事、避开不该做的事。这三者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的基石,也是企业家文化追求的上限。“做正确的事”关键在于识别和把握非共识机会,这需要商业直觉,而这种直觉恰恰与艺术的思想方法相通;“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则关乎管理素养,离不开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而“避开不该做的事”则考验领导者的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是基业长青的保障。在阐述企业家文化的过程中,黄立平总结了技术不能代替智慧、分析不能代替经验、内部认知提升需要外部认知刺激的三大结论。在充满矛盾、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仅仅依赖商业领域内部的知识框架已不足以应对挑战。跨知识领域、跨经验、跨学科的交流与嫁接变得至关重要。

图片3.png

▲演讲现场

作为合美术馆的创办者,黄立平深入研究艺术领域近十年,对当代艺术精神有着独到见解。他坦言艺术本质的复杂性,并梳理了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指出当代艺术并非简单的时间概念,而是一种具有特定价值取向的艺术类型。通过对马塞尔·杜尚、约瑟夫·博伊斯、勒内·马格利特以及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这四位艺术大师的解读,他进一步凝练了当代艺术精神的精髓,认为当代艺术精神超越了传统的视觉审美框架,打破了固有的艺术认知局限,体现了多元文化、去中心化和开放性的特征。

黄立平还结合合美术馆的具体展览案例,解释了艺术精神如何赋能商业实践。他结合徐冰、方力钧、张大力、焦兴涛、傅中望等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揭示了艺术思想对商业模式创新与业态升级的深层影响。其中,傅中望的作品《异质同构》,启发其提出园区发展的“异质集群”策略——强调通过多元业态的共生关系,构建自我更新、协同赋能的产业生态。这些案例表明,艺术的思想方法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业态的改变、颠覆性创意的产生具有深远影响,远不止于提升商业气质或增加魅力。他也肯定了商业对艺术发展的支持作用,合美术馆作为企业设立的美术馆,十年来对湖北及武汉艺术生态的积极推动即是明证,使武汉再次成为全国艺术创新的前沿阵地。

黄立平最后总结道,艺术的核心职能在于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而企业家则肩负着解决问题的使命。艺术精神能将审美价值、创造思维和人文关怀注入商业活动,打破单纯功利思维的局限,为品牌、产品、服务乃至组织文化赋予深层意义和生命力。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企业家文化是抵御组织“熵增”、维持秩序的有效精神武器;而当代艺术精神则是在混沌中创造秩序、在有限中开拓无限的思想方法。他援引哲学家布洛赫的观点——“真正的可能性永远存在于现实的地平线之外,他需要艺术家预言新世界,企业家建造新大陆”——诠释了艺术与商业双向赋能的终极目标。他鼓励大家多走进美术馆,接触艺术家和理论家,从中汲取创新创业的思想智慧。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黄立平与现场师生就企业家精神塑造、艺术与产业结合、创新风险把控等话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图片4.png

▲现场提问互动

为强化艺术思维对商业创新的赋能作用,戴鑫副院长代表学院向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授予“华中科技大学EMBA美育基地”牌匾。

图片5.png

▲戴鑫授予合美术馆“华中科技大学EMBA美育基地”牌匾

华中科技大学 EMBA 教育中心副主任施娟、王飞凡,武汉花博汇副总经理姜海以及EMBA历届学生等参加了讲座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深化了各位EMBA同学对企业家精神内核与当代艺术价值的理解,更揭示了跨界思维在驱动商业创新与领导力提升中的关键作用。

图片6.png

▲现场合影

 

稿件来源:中电光谷官方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