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文化 交通文化
安全教育 美食文化 生态文化
健康教育 招才引智 金融文化
诗歌散文 文化旅游 科技文化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国防教育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理论探讨 >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时间: 2024-12-12 16:48 作者:龚安明 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 点击: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以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杨书夏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
摘要: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深入贯彻和中国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大好形势,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本文通过分析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杨书夏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如何在当前就业难的背景下,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改变课程内容以及引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习动机;课程改革;大数据;人工智能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速,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面对这一挑战,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体系,并利用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在此背景下,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杨书夏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其经验值得广泛推广。
二、背景与现状
  1.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精神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强调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 中国新质生产力转型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变的关键时期,这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当前就业难题 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快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融入职场。
三、杨书夏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功实践
  1. 高效运作机制的建立 杨书夏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短时间内建立了高效的管理机制,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 工作室积极探索并建立了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模式,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创新驱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专业群搭建“基础共享,专业分流,拓展提升”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将财务共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融入课程中,强化文化育人,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4. 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同时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5. 品牌影响力的塑造 工作室汇聚了一批优秀成员,包括山东省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等,多次在全国及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 个性化教育路径规划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2. 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体验成就感,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3. 多元化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考试成绩,更重视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和个人能力的成长,以此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程内容的变革
  1. 紧跟行业发展动态 紧密围绕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产业需求保持同步。
  2. 跨学科交叉互选课程 提供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交叉互选课程,满足学生一专多能、多路径成长的需求,拓宽他们的视野和选择范围。
  3. 融入新兴技术元素 在课程设计中加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工具和技术,提高他们在未来职场上的竞争力。
六、结论
  综上所述,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杨书夏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功案例表明,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改变课程内容、引入新兴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高职院校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作者介绍:龚安明,副教授,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金融专业教师。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